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园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局机关 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
现将《绵阳市实施“三品”工程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绵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2 年 8 月 12 日
《绵阳市实施“三品”工程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三品”为引领做优现代农业的决策部署,结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规〔2021〕1号)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农发〔2022〕3号)的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拓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路径,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好契合消费者对健康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提升全产业链增值空间,现就实施“三品”工程(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引领农业现代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绵阳市“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23610”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农作物及畜禽水产品种改良、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品牌打造,推进绵阳农业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演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特色优势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集成应用一系列绿色可持续生产技术,壮大一批有影响力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健全完善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绵阳特色的知名农业品牌,开拓一批稳定的农产品营销市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建成千亿生猪产业集群,百亿蔬菜产业集群,五十亿油菜产业集群,五十亿渔业产业集群。绵阳“全国种业强市”初步建成,成为全国生猪种业高地、全国粮油种源保障基地和渝遂绵蔬菜产业核心区。绵阳品牌农产品数量进一步增加,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品牌运营及保护更加规范,培育市级、县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累计达到177个,“绵州珍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0亿元。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二、加快推进品种改良
(三)依托粮油原原种基地优势,推进突破性粮油品种培育。充分发挥市农科院作为国家小麦、水稻、油菜原原种基地的优势,加快其育种创新基地建设,打造粮油种业核心;依托绵阳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和安州、梓潼、三台等国家级粮油制种大县建设,加速绵恢6139系列品种、绵麦902、绵油309等自主培育的优质粮油品种的推广开发和大豆的品种改良及扩面工作。利用分子标记、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育种技术,进行粮油品种重要性状基因挖掘和特化性状精准改良。支持原始创新,通过自主试验、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试验,加快松江丝苗、绵杂麦1101、绵油6033等一批粮油新品种培育,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推动粮油种业提质发展,为粮食安全夯实种源保障。(责任科室:种业发展科、市种子管理站)
(四)依托生猪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优质生猪新品种培育。充分发挥绵阳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引领作用,加快三台县国家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和江油市省级生猪种业培育园区建设,打造生猪种业核心。支持铁骑力士、明兴农业、新希望海波尔公司三大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参与全国基因组联合育种计划,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和生猪种业全产业链建设,加速天府肉猪、川藏黑猪等自主培育的优质生猪品种的推广开发。以“1+7+N”1200头共享种公猪站建设为契机,以川繁猪公司生猪联合育种创新平台为纽带,通过整合资源,引进川乡黑猪新品种,培育天府黑猪新品种,推进生猪种业突破发展,将绵阳建成全国生猪种业高地,为国家解决生猪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提供“绵阳方案”。(责任科室:种业发展科、市种子管理站)
(五)依托蔬菜良繁基地建设,推进高端设施蔬菜和绵阳特色优势品种培育。充分发挥游仙区作为国家级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优势,加快游仙区省级蔬菜种业培育园区建设,打造川菜种业硅谷。以梓潼饭扫光、江油清香园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蔬菜全产业链建设,促进“雪里松”莴笋、“绵紫豇1号”豇豆等优质培育品种和“木龙观”红萝卜等地理标志蔬菜品种的推广开发。以安州优质商品蔬菜基地和江油市太白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引入优质种业龙头企业补齐蔬菜制种短板,促进“种商融合”。提升全兴、科兴、绵蔬等蔬菜种业头部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广泛收集蔬菜种质资源,挖掘优良种质资源潜力,紧盯高端设施蔬菜品种研究前沿,大力培育辣椒、茄子、番茄、西葫芦、黄瓜等高端设施化蔬菜品种,继续发挥绵阳地方特色蔬菜品种种源优势,加强绵阳市莴苣类、菜豆类、快菜类、甘蓝类等优势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培育,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发展提供种源支撑。(责任科室:种业发展科、市种子管理站)
(六)依托地方资源禀赋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品种更新换代。充分发挥我市畜禽水产、经济作物、林果及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建成一批良种场、资源保护场(区)、资源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涪城麦冬、安县魔芋、平武厚朴等地理标志产品和北川苔子茶等地方特色作物的产业化开发,引导涪城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平武厚朴现代农业园区“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强北川白山羊、平武黄牛等畜禽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推进平武红鸡等畜禽新资源鉴定。支持凤集公司与川农大合作共建专业化蛋鸡产业园,打造国内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品质最优的蛋种鸡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以地方品种开发为主的种业企业,加快天府肉羊、绵州大白羊、梓江鳜鱼、圌山一号甲鱼等畜禽水产新品种培育。通过特色产业品种的选育及应用,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培育农业经济新增长点。(责任科室:种业发展科、渔业渔政科、市种子管理站)
三、加快推进品质提升
(七)净化产地环境。强化受污染耕地加密调查,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更新。以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为基础,持续加大耕地分类管控力度,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采取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实施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对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施肥、深翻耕、土壤调理等技术措施,降低污染物质向农产品可食部分转移的风险;对严格管控类耕地100%从严落实管控措施,到2025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4%。(责任科室:科技教育科、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八)推广绿色投入品。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和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重点,示范推广性诱剂、食诱剂、杀虫灯、诱虫板等理化诱控产品和赤眼蜂、捕食螨等天敌产品控制虫害。加快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加大缓/控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产品推广应用,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行动。科学建立农药肥料使用情况监测调查点位,全面准确开展监测调查,全生育期监测施肥用药情况。有机肥施用面积达到370万亩,全市生物农药使用占比提高到30%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生产基地生物农药占比50%以上。
规范饲料兽药使用,除允许在商品饲料中使用的抗球虫类和中药类药物以外,严禁生产经营含有其他任何兽药的商品饲料,严禁养殖场(户)在自配料中添加其他任何兽药。鼓励兽药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新兽用中药的研制、对疗效确切的传统兽用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并向农业农村部进行申报注册。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全过程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高生态防病综合水平。完善水产苗种检疫制度,抓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强化水生动物突发疫情处置,持续减少用药。
加强施肥用药、饲喂宣传培训,将科学安全、绿色健康的理念和关键技术普及到户。抓实全省标准化农药经营门店示范创建活动,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兽药休药期制度等,严禁超范围、超剂量用药。(责任科室:种植业与农药肥料科、畜牧兽医科、饲料兽药科、渔业渔政科、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
(九)推广优良品种。推进农作物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开展粮油、蔬菜、木本药材等作物区域适应性试验示范,支持县(市、区)开展麦冬、茶叶、蜜柚、厚朴等特色作物品种比较试验;每年筛选发布一批优质粮油、特色经济作物主推品种。推广一批品质好、产量稳的优质稻品种,示范一批优质高效常规、杂交稻品种,不断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推广双低油菜、高芥酸油菜、优质晚熟柑橘、特色茶叶、优质蔬菜、道地药材等新品种。规范水产苗种生产和经营行为,加强对重点苗种场(站、企业)的规范管理,督促按原良种生产管理标准,做好亲本保存与选育、苗种繁育和培育工作,加强苗种检疫,全面实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联网电子出证。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水产良种覆盖率达95%。(责任科室:种植业与农药肥料科、畜牧兽医科、渔业渔政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十)推广集成技术模式。继续实施“沃野绵州”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推广应用“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循环”的产业循环模式和“市场大循环、合作中循环、园区小循环及家庭小循环”的效益驱动模式,大力建设种养循环产业基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种肥同播等绿色生产技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扩大智能管道施药系统、无人机施药等技术应用面积。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稻渔、鱼果(桑)、鱼菜综合种养,水库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支持江油市、盐亭县抓好“鱼米之乡”建设项目。持续在三台县、江油市、游仙区、梓潼县建立大水面生态养殖基地。到2025年,绿色可持续技术推广面积明显扩大,种养循环、稻渔共生等现代农业园区占比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率达5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全市水库生态养殖推广面积稳定在10万亩,保持全省第二;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万亩。(责任科室:科技教育科、种植业与农药肥料科、畜牧兽医科、渔业渔政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十一)推进农业机械化。依托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坚持优机优补,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精量施肥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秸秆处理等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指导各地优先扶持粮食生产机具报废更新。针对粮油、生猪及特色产业推广适应性强的农机装备,形成“五良融合”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积极探索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到2025年,先进机械装备广泛应用,农机农艺结合更加紧密,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以上。(责任科室:农业机械化科)
(十二)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现代农业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支持和鼓励县级和生产企业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操作手册,将标准转化为“明白纸”。组织规模化主体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产品品质跟踪比对研究、产品质量提升及认证等相关工作,培育一批农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围绕“6+10”现代农业产业系和“23610”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建设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更高的沿S209-G108北部粮油产业带、沿涪江优质蔬菜产业带、沿G245南部粮油产业带。支持县(市、区)将麦冬、厚朴、水产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示范片,建成特点更加鲜明,产出效益更加突出的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推进麦冬、附子、天麻、厚朴、桔梗等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提升中药材品质,保障中药材质量,擦亮绵产川药品牌。开展现代农业园区“一园一策”提升行动,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认定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50个。积极对上争取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推进项目高质量完成,顺利通过创建认定,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开展特色产业村培育,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创建部省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84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达到2个以上,每年新增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示范基地1个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2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到2025年,生猪年出栏430万头,家禽年出栏7800万羽,水产品年产量13万吨。(责任科室:发展规划与产业科、种植业与农药肥料科、畜牧兽医科、渔业渔政科)
(十三)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行业“排头兵”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借力四川省种业集团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快推进国豪种业公司的深化改革,培育“百亿”企业2个,“十亿”企业5个,种业头部企业5个。引导龙头企业联手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确保到2025年每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都有联合体带动园区产业发展,每个县(市、区)组建联合体3个,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产-加-销”全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价值。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管理和高质量发展行动,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省级试点实现全覆盖,争创国家级试点县4个。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到2025年家庭农场发展达到1.5万家,实现“一组一场”,新增市级以上(含市级)示范场300家。(责任科室:发展规划与产业科、农村合作经济与服务体系建设指导科、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科、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
(十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聚焦特色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大力推进农业与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融合发展。以保质减损为导向,重点发展果蔬产业预冷、储藏保鲜,茶叶杀青揉捻、炒制烘干,食药同源类中药材切制、筛选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着力推进绵阳市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建设整市、整县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提档升级,到2025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70%。引导加工企业向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聚集发展,持续建设三台县、梓潼县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提高原料产量与加工产能匹配程度,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游仙区、江油市、盐亭县争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耕体验、生态康养、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城市近郊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山区打造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示范区。持续推进生猪、麦冬等特色优势产业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开展智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延伸产业链做强价值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责任科室:发展规划与产业科、市场与信息化科、农村合作经济与服务体系建设指导科、宜居乡村建设协调科)
(十五)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持续加大国家(省级)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实施“合格证+追溯码+LOGO”模式,激发各类主体实施追溯管理的积极性。强化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扎实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农资打假行动等,深入治理农兽药残留超标和使用违禁药物问题。严格落实“双随机”要求,扩大日常检查巡查范围,深入开展监督抽查、飞行检查,增加重点监管对象检查频次,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销号一起。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培育标杆示范主体,对虚假承诺或抽检不合格的依法重处,同时列入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加强对盐亭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北川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复审的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到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体系持续巩固加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地位更加巩固,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责任科室: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种植业与农药肥料科、畜牧兽医科、渔业渔政科、饲料兽药科、畜牧站、植保站)
四、加快推进品牌建设
(十六)着力品牌孵化。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实施品牌孵化工程,深入挖掘具有绵阳特色的农业产品,大力开展品牌认证,强化商标注册支持力度,打造一批优质特色的绵阳农业区域品牌。强化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围绕全市“23610”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稳步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平武县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管理,积极开展各县(市、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扎实推动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品质保持、品牌培育、标识使用落实,叫响一批“乡土”区域品牌,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发展,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责任科室: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种植业与农药肥料科、畜牧兽医科、渔业渔政科、农推中心、畜牧站)
(十七)着力品牌壮大。积极推广《绵阳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绵州珍宝”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组建“绵州珍宝发展促进会”,鼓励市辖区内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申请使用“绵州珍宝”商标。配合指导绵阳市绵州珍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品牌的市场化运作,构建农业投入品采购、仓储冷链物流等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绵州珍宝线上营销平台和绵阳名特优新产品展销及体验馆。鼓励“绵州珍宝”与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对接,组织使用“绵州珍宝”品牌的企业参加国家级大型农业展会和区域性特色展会。强化品牌整合,鼓励“绵州珍宝”与“羌食荟”“文昌贡”“梓乡情”等县级区域公用品牌的整合,形成品牌合力,构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体系,制定完善公用品牌运营管理标准,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专栏节目、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营造宣传、支持、发展、保护绵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良好氛围。(责任科室: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市场与信息化科)
(十八)着力品牌管理。积极申报省级农产品品牌目录,探索建立绵阳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制定品牌目录农产品征集、管理和保护办法,加强对进入目录的农产品品牌审核,对进入目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构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品牌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加强维权网络建设,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品牌监管保护,加大对冒牌、套牌和滥用品牌的惩处力度,切实保护农产品品牌形象,维护良好的品牌市场环境。完善品牌服务,鼓励发展一批农业品牌建设中介服务组织和平台,提供农业品牌设计、营销、咨询等专业服务。注重发挥行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品牌整合、市场策划、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品牌主体间开展生产、销售、信用等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合作,实现多主体联合发展。引进新兴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品牌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责任科室: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市场与信息化科)
(十九)着力品牌营销。坚持政府引导,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中国农交会、绿博会、四川西博会、农博会等知名展会以及“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开展市长、县市区长农产品推介活动,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加快推进“绵品出川”。开展直播带货、云上展览馆等新型营销方式,开展“优秀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行动,瞄准电商大市场,抢占新生代消费市场,支持在各大电商平台设立“绵”字号农产品特色馆、精品店,深度融入“双11”“双12”“聚划算”“淘抢购”等电商营销活动,集中展销绵阳品牌农产品。指导和支持农业企业自主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微营销,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责任科室:市场与信息化科、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
五、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绵阳市实施“三品”工程行动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指导服务,推动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园区要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协调,聚合力量,抓好本地区“三品”工程的落地落实。
(二十一)构建人才队伍。创新“招贤引智”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快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建立涵盖科研育种、技术推广、营销管理等领域,层次合理、梯度分明的人才队伍。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开展“揭榜挂帅”“赛马选马”等科研创新机制,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自行组建创新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兼职创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开展针对企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青年农场主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提升其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成立农业生产“三品”工程专家顾问团,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团等现有服务团队作用,针对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服务、政策咨询。
(二十二)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在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品牌建设等项目安排时,可结合实际向“三品”工程实施区域倾斜。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三品”工程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与优势种业企业对接,结合种业发展特点,针对性开发金融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扩大品种权担保范围。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功能。保障农产品加工、新产业新业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用于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开展“点状供地”,探索利用闲置宅基地、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加工设施、乡村旅游设施。
(二十三)强化科技支撑。支持鼓励科研单位开展育种联合攻关,提升育种创新竞争力,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种业龙头企业进入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推进“三品”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经营电子化记录和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支持农业农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AI智慧养殖场。
(二十四)加强宣传引导。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类媒体媒介,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利用农产品交易会、推荐会等平台,扩大展示推介,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各县(市、区)及时总结、发现典型,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绵阳民企服
绵阳明道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