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维权
我要咨询
2366117
返回顶部
最小化
当前位置:
>
政策法规
>
详情
三个关键词 读懂四川出版新创意
发布时间:2015-06-09

信息来源: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四川日报记者 张良娟


 

  拿出手机打开APP,对着图书《土豆鞋匠的奇幻旅行》一扫,封面上的卡通人物“土豆鞋匠”立刻在天地出版社编辑王荻的手机上“活”了起来。她说:“这是我们从西班牙引进的新产品‘拍拍乐·创意童书’,预计今年6月上市。”

  看到这样的信息,网友“蜗牛”点赞:“好潮!太有意思了。”而赶潮的不只天地社,四川各大出版社正努力跳出思维定式,用创意激活传统出版,不断拉伸出版产业链,绘制四川出版新版图。

  数字化

  不只是制作电子书

  四川辞书出版社的编辑谭海涛最近也忙着为新的APP版辞书上线做测试。2014年,四川辞书出版社推出了4个APP版辞书和2本在线字典,下载应用率和销售业绩画出一条上扬曲线。“我们的APP版辞书可不是简单地把字典搬上网。”谭海涛用某字典APP版举例:不仅能通过语音、摄像、手写等方式快速查字,字典里的每个字还带有发音、笔顺动态展示等功能。“最重要的是,APP还可以通过云端同步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同步学习服务,定制复习计划。这就是互联网一直提倡的服务性和用户体验。”

  把纸质书做成电子书绝不是数字出版,这已成为众多出版社的共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和数字化产品,我们的数字化要分三步走。”天地出版社社长罗文琦说。

  融合

  出版社成了影视出品人

  传统出版卖的是书,媒体融合时代,出版卖什么?

  图书、版权、影视剧、动漫、游戏……作为四川出版界的“航空母舰”,多业态构建一条全媒体产业链,是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轩”)为旗下10多家出版单位做的选择。“以内容资源经营为核心,多业态开发产品、多渠道变现。”文轩总经理杨杪告诉记者,这样的理念已经写进《2014-2018文轩图书出版战略实施方案》。

  2014年,图书与影视剧互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和《重返20岁》如同四川出版的“双响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2015年,四川出版的“影视模式”将从偶然变成常态。“目前已经圈定了几部青春类型的本子,条件成熟就启动电影拍摄计划。”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说。今年初,四川人民出版社与北京一家民营公司合作建立策划中心,共同孵化优质项目。而四川少儿出版社今年也首次涉足影视产业,和法国出版商联手启动了《南京1937》的动画片制作。该社社长常青表示,这是四川少儿出版社向立体化、全媒体出版迈进的一次试水。

  跨界

  踩出界挖“新矿”

  在全力整合资源,拓展出版产业链的同时,也有四川出版人“出界”。

  3月5日,四川美术出版社社长马晓峰开了一天会,规划2015年的教育培训布局。“现在市场上艺术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我们拥有丰富、优质的艺术家资源,决定进军艺术教育培训领域。”马晓峰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此前,依托这些艺术家资源,美术出版社已经先后打通上下游资源,拓展了名画复制品、唐卡等衍生品开发业务和展览等艺术服务业务。

  教育、旅游、培训……在保证出版存量的基础上,通过多维度的跨界探寻增量,不少川内出版社都“磨刀霍霍”。文轩董事长龚次敏说,利用文轩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文轩将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为激活旗下各大出版社的创新力和活力提供制度保障。

  跳出传统出版的思维定式,跨界前行,四川出版迈出了第一步。然而,离开熟悉的领地,如何破除壁垒和障碍,探明富矿并挖到金子?四川出版要将创意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