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卫发〔2016〕12号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园区社发局,市中医医院:
现将《绵阳市2016年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绵阳市中医药管理局
2016年4月20日
2016年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建设中医药强市战略的启动之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医政工作会议和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中医药“五种资源”战略定位,完善中医药发展与改革政策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对外交流和文化建设,做强中医药事业,做大中医药产业。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作用,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医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完成绵阳市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县市区和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牢牢把握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科学设置规划目标、指标、重点工程和项目,兼顾当前和长远、明确全面和重点,将规划编制与已出台的政策文件相衔接,制定出体现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反映行业特点、符合地方特色和单位实际的规划。
(二)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要规范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加强配备和使用管理,加强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和指导原则的培训,特别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指导。
(三)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结合《四川省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各级公立中医医院功能定位,逐步将所有公立中医医院纳入改革范围。
(四)积极推进中医分级诊疗。实施差异化首诊政策,制定中医首诊病种范围,继续加强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加强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抓好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中提高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补偿比例、城镇医保中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报销比例政策的落实。发挥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及在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中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特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六)全面实施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对口支援。
(七)推进中医医师多点执业。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为着力点,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一是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机制,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部门协调、重点项目储备、信息统计、投融资等工作,重点推进与民政、旅游等部门的合作。二是筛选、储备和分批确定中医健康服务业重点发展项目。三是继续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完善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机构,推动各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四是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中医药医养融合示范机构,构件分层级、分阶段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体系。五是积极推动市中医医疗机构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中医医疗国际合作。
三、巩固和提升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安县要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标准”5月1日前,完成复评自查评估年内通过市、省和国家复评。其余各县市区要巩固和提升“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成果,完善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功能,增强服务能力。
(二)要指导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按照《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标准》积极争创“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三)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置1个中医科室、配置不低于医药人员总数20%的中医药人员,中医门急诊人次占医院门急诊总人次30%以上。大力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建设和功能发挥,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指导和督导,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要达到10种以上,每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适宜技术开展要达到6种以上。要从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技术指导机构、基地建设、人才培训、项目推广上等方面扎实做好工作,迎接国家考核评估。
(四)开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药服务区和中医药文化建设,配备必备的设施设备,力争从环境形象、标识标牌、服务流程和行为规范等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仁心仁术”;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置一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实施中医药服务规范化建设。
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强化中医机构内涵建设
(一)认真贯彻《绵阳市卫生局、绵阳市人事局、绵阳市中医管理局关于绵阳市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试行)》,做好“绵阳市名中医”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名中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落实绵阳市名中医每三年至少带教一名师承学员的学术传承制度,做好名中医带教和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加强对名中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按照《四川省名中医管理暂行办法》,对名中医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二)加强重点专科、重点中医院建设。强化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支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对现有的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进行全面清理。完善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监测机制,构建层次分明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进一步挖掘中医优势病种,再打造一批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大疑难疾病方面独具疗效,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医专科。
(三)按照《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等11个科室指南(试行)》要求,改善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条件,充实人员队伍,提高服务技术,优化环境形象,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四)加强中医护理工作,逐步提高中医医院床护比,开展中医特色优势护理。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五)大力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全市二级及以上中医院要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或中医治未病科(治未病防治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保健服务。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加大基层中医药基层实用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和规范化培训工作。探索乡村医生开展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提升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
(二)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依托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和优势学科的建设,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强化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项目实施。
(三)按照中医药人才培养自身规律,强化经典著作学习和中医传统文化及临床经验的师承教育。抓好“四部经典”继续教育项目、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项目、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实施。加强岗位培训,认真组织中医药人员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临床路径”,坚持素质教育和业务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六、做好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药工作
(一)继续开展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推动全市综合医院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妇科和儿科的中医药服务。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健全协作机制。
(二)推动民族医药发展纳入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北川中羌医医院建设,提升北川县、平武县中医院(民族医)内涵,提高县级中医医院(民族医)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中羌医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羌医药研究。
七、抓好中医文化建设,促进中医药知识及文化传播
(一)要按照国家中管局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借灾后重建提供的有利条件,重点从三个载体上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一是从环境形象中体现中医文化,在医院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内部装饰、标识、标牌中融入中医文化元素,宣传中医药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二是在医院宗旨、服务理念、价值观念中体现“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天人合一”、“上工治未病”等中医药核心理念。三是在医院行为规范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二)组织开展2011年中医药宣传月活动,组织实施《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组织实施“中医药名医、名科、名院”宣传项目。
八、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行业作风建设的工作部署。大力加强行业法制建设和纪律教育,进一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依法执业意识,严格执行《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坚决打击截止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服务和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绵阳民企服
绵阳明道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