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维权
我要咨询
2366117
返回顶部
最小化
当前位置:
>
政策法规
>
详情
《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0-01-14


 

日前,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我市乡村振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到2022年,全市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分为总论、重点任务、支撑保障等三大板块,共十一章,四十八节、十八个专栏,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为2018-2022年,展望到2035年和2050年,是指导全市未来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目标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绵阳模式”,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

 

具体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

产业兴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30万吨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2%

农业劳动生产率5.5万元/人

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42%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4%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2.5

“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755个

农村网络零售额300亿元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5000万人次

生态宜居

村庄绿化覆盖率32%

畜禽类污综合利用率98%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95%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5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

乡风文明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室覆盖率100%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50%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65%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10%

治理有效

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95%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55%

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100%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50%

一村一法律顾问的村占比100%

生活富裕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0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2.06:1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2%

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100%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95%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8%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规划》提出,要按照《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绿色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乡村发展布局。在涪城和游仙全域、安州和江油平坝区域,以及三台永明镇、芦溪镇、花园镇和北川永昌镇片区,打造近郊都市农业发展区;在盐亭、梓潼全域,以及三台除北部三镇以外的片区,以大规模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载体,构建多元化现代农业循环体系,打造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区;在平武全域、北川除永昌镇以外区域,以及安州、江油的山区区域,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提出,要深入贯彻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实施《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产业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粮油、畜禽水产、中药材、林果、蔬菜、休闲农业等六大重点产业以及优质生猪、麦冬、水稻种子、禽蛋、蜜柚、魔芋、核桃、厚朴、藤椒、天麻等十大主导产品。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提出,要按照《绵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构建绵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推动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和核心载体。

除产业发展外,《规划》还从开展“美丽绵阳·宜居乡村”行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阶段性谋划,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确保农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